使用 Go 语言进行开发已经两周了,学习过程中感觉 Go 语言借鉴了很多其他语言的概念,但是又推陈出新。Go 语言有几个语言特性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借鉴的~
没有类,只有结构体
Java 流行的原因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概念普及。面向对象涉及到的三个概念确实使得编程更为方便,例如继承。但是继承也会引入很多问题,例如,继承的层级越多导致代码膨胀。而有时候你也不知道你应该有多少种抽象。而且,当一个类希望复用两个类的概念的时候,Java 并不能实现多重继承,只能通过组合模式以及代理模式实现多重继承。并且,多重继承用于代码复用被认为是一个反模式而被弃用。新的代码鼓励使用所谓 POJO (plain old java object)实现,并多用组合实现代码复用,使得代码复用较复杂。
Go 语言里没有类的概念,也就无所谓的继承。但是 Go 的结构体实现了类似继承的代码复用的特性。在结构体内声明匿名结构体,则视为该结构体“继承”了该结构体的内容,而且该结构体的所有属性、方法被默认地“继承”到新的结构体上,可以直接调用。正确地讲,这并不是真正的继承,而是一种概念复用。我们实现一个概念,实际上并不是代表我对这个概念名称有多执着,而是对其实现的认可。因此,Go 并没有实现概念的层级关系,也就没有所谓的“继承”关系了,而只是一种复用。并且,可以复用多个结构体。
如果了解了 Go 语言的接口以后,我觉得会更清晰。
接口与实现
Go 语言的接口和 C++、Java 等语言不同,接口的实现与否并不是在结构体声明的时候决定的,而是该结构体实现了接口所需要的所有函数,即视为实现了该接口。由此,我们可以做出一些很新颖的做法。例如,我们声明一个表达式类:
1 | type Expr interface { |
上述代码如果用 C 语言来写,估计要声明一个联合体或者一个结构体,来描述常量的定义。而在 Go 语言中,则没有引入任何结构体定义,只是新增了一个概念,用 float64 来表达的常量表达式的概念:
1 | type ValExpr float64 |
而上述代码清晰地表达了常量表达式本身就是一个常数,但在表达式的场合下,也是一个运算表达式。 Go 语言在概念的表达能力上要优于很多其他语言,十分值得其他语言借鉴。回到结构体实现的部分, Go 语言应该是面向概念和实现的语言,只要符合条件,都可以被认为是实现,从而简化了复用。
并发控制
Go 有着良好的并发控制,或者说作者一开始就是为多核时代的并发编程而设计的。 Go 从语言层面上支持多线程,关键字 go
可以为任意一个函数新建一个“线程”来执行。这里的“线程”并不是真的线程,而是一种轻量级并发单元。我们知道线程是进程的轻量级实现,但是也是由操作系统调度的。因此,线程的并行涉及到 CPU 的任务调度,这种调度是十分消耗资源的,涉及到上下文的切换等,尤其是 CPU 的多核环境。Go 使用了一种比线程更轻量级的实现,go routine ,即上述所谓的“线程”。Go routine 和真实的线程是多对多关系,并且 go routine 的数量远大于线程数量,Go routine 由内部调度器来执行,减少实际线程的切换。
这部分有很多良好的阅读材料就不再叙述:
吐槽:泛型
Go 语言值得吐槽的地方恐怕在于泛型了。虽然 Go 灵活的接口机制使得很多泛型限制可以很好地实现,但这种机制只是单向的,并不能作为返回类型限制。例如,要实现一个简单的 HashMap,于是,我们定义方法:
1 | func (s *HashSet) Put(item HashItem, value interface{}) { |
其中 item 是一个带有 hash()
方法的接口:
1 | type HashItem interface { |
这个接口定义很完美,如果是 C++,要做 hash key 还要实现一个接口体之类的,而 Go 直接通过接口定义概念了。然而,作为 value 应该是没有什么输入限制的,所以,value 被定义为万能类型 interface{}
。然而,当我们定义取出函数的时候:
1 | func (s *HashSet) Get(item HashItem) interface{} { |
存进去的 value 的类型丢失了,我们只能得到万能类型 interface{}
,这没什么用。因此, Go 语言的接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泛型的作用,但是这种泛型是单向的,是限制输入的,对于输出毫无办法。类型推断到这里就很糟糕了。于是,在基础的 Go 集合类里,大多数都是使用万能类型作为输出操作的类型,使得每次调用还要进行强制类型转换。这对于以集合作为输出的函数就是一个灾难,类型抹除使得调用者根本不知道返回的是什么,除非注释。为了让我的代码看起来容易理解,我还特意新建了两个类来封装用到的集合……